望春風(1933)

李臨秋作詞、鄧雨賢作曲、陳中申編曲

獨夜無伴守燈下,清風對面吹,

十七八歲未出嫁,遇着少年家,

果然標緻面肉白,誰家人子弟,

想欲問伊驚歹勢,心內彈琵琶。

想欲郎君做尪婿,意愛在心內,

等待何時君來採,青春花當開,

聽見外面有人來,開門加看覓,

月娘笑阮戇大獃,乎風騙不知。


望春風

《望春風》是一九三三年發表,是福佬系的李臨秋和客家系的鄧雨賢第一次合作的作品,詞以曲傳,曲以詞揚,相得益彰。

「隔牆花影動,疑是玉人來。」這句〈西廂記〉的名句,與李臨秋此作有契合之處,他將才子佳人的私會,轉化為「鄉土化」的場景。鄧雨賢繼《大稻埕進行曲》後,譜下《望春風》旋律。

清代名人金聖嘆譽為天地現身的「王實甫」,是一位寫情聖手,他寫的才子書〈西廂記〉,對崔鶯鶯愛慕張生的心理刻劃,描述得十分成功,她含蓄沉默時,那種「欲前故卻,欲卻又前」的心理,活生生表現出來,令人拍案叫絕;李臨秋在傳統文學中,找到了創作的源泉,又抓住時代的民風,更畫龍點睛地加上了「月娘笑阮戇大獃,被風騙不知。」的畫面,少女羞澀的憨態,更令人見憐。

李臨秋曾形容初戀的情緒,就像小孩子放鞭炮,將點燃那個剎那時刻,又驚又喜;「愛情火花」正都是如此情境產生光和熱。

當年寫下這首雋永、含蓄、生趣的《望春風》,據李臨秋說,是為情竇初開,但受傳統束縛的少女,爭取發言權。

雨夜花(1934)

周添旺作詞、鄧雨賢作曲、陳中申編曲

雨夜花,雨夜花,受風雨吹落地,

無人看見,暝日怨嗟,花謝落土不再回。

花落土,花落土,有啥人通看顧,

無情風雨,誤阮前途,花蕊凋落欲如何。

雨無情,雨無情,無想阮的前程,

並無看護,軟弱心性,乎阮前途失光明。

雨水滴,雨水滴,引阮入受難池,

怎樣乎阮,離葉離枝,永遠無人通看見。


雨夜花

《雨夜花》旋律,原為兒歌,由作家廖漢臣所寫《春天》,詞有數段,惟廖漢臣在晚年僅僅記得第一段詞:「春天到,百花開;紅薔薇,白茉莉,這平幾欉,彼平幾枝,開得真齊,真正美。」鄧雨賢將這首「童謠」變成了「兒歌」。

周添旺進入古倫美亞唱片文藝部後,覺得如此優美旋律,值得以流行歌曲問世,於是一九三四年改填了今日大家所耳熟能詳的淒滄哀詞-《雨夜花》。

《雨夜花》灌錄唱片後,廣受歡迎,「離葉離枝」的弱女人,落入「受難池」的故事,誰不哀嘆、憐憫、惋惜呢?誰又不抱怨夜闌的淒寂和風雨的無情呢?

一九四〇年代,日本殖民政府推廣皇民化運動,將《雨夜花》的旋律加快,並給填上了日語歌詞,成了《榮譽的軍夫》,將之列為必教必唱的「時局歌曲」。「要與花同謝,我選擇櫻花。」狂言夢語的歌詞,令悲情的《雨夜花》,再做一次更深的嘆息!

《雨夜花》第一次綻開是「兒歌」,再次是「情歌」,戰爭末期變成了「軍歌」,還好沒有「乎阮前途失光明」,終戰後,「情歌」版本再度流傳。

淒滄哀詞的《雨夜花》,受人喜愛,其所描述的「雨」、「夜」、「花」,竟成了台語流行歌曲重要主題意象,進而影響了台語歌詞的創作方向!

白牡丹(1936)

陳達儒作詞、陳秋霖作曲、陳中申編曲

白牡丹,笑文文,妖嬌含蕊等親君,

無憂愁、無怨恨,單守花園一枝春,

啊‥‥‥‥單守花園一枝春。

白牡丹,白花蕊,春風無來花無開,

無嫌早、無嫌慢,甘願乎君插花瓶,

啊‥‥‥‥不願旋枝出牆圍。

白牡丹,等君挽,希望惜花頭一層,

怎樣乎阮,離葉離枝,永遠無人通看見。

啊‥‥‥‥甘願乎君插花瓶。


白牡丹

無疑的,《白牡丹》這首歌,娓娓道出了純潔、清雅少女們的心情;這首歌一九三六年由陳達儒作詞、陳秋霖譜曲,勝利唱片公司灌錄唱片發行。

一位美麗、高雅女性「無亂開、無亂美」,念情守真的「單守花園一枝春」的堅持,代表她的教養,顯示出她的格調,十九歲的「少年家」陳達儒將少女情懷,表現盡致,確實不易。

《白牡丹》的「甘願乎君插花瓶」一句,讓人跟胡適博士《瓶花詩》所寫的「不是怕風吹雨打,不是羨燭照香熏,只喜歡那折花的人,高興和伊親近。」實是上美的情詩。

陳達儒和陳秋霖,兩位台灣歌謠老將,晚年都居住大龍峒,先後獲得行政院新聞局頒發金曲獎的終身貢獻獎。

青春嶺(1936)

陳達儒作詞、蘇桐作曲、陳中申編曲

双人行到青春嶺,鳥隻唸歌送人行,

溪水清清流昧定,天然合奏音樂聲,

啊‥‥‥‥!青春嶺,青春嶺頂自由行。

嶺頂春花紅白蕊,歡喜春天放心開,

蝴蝶賞花成双對,花腳自由亂亂飛,

啊‥‥‥‥!青春嶺,青春嶺頂自由行。

春風微微吹嶺頂,四邊無雲天晴晴,

青春歡喜青春景,春色加添咱熱情,

啊‥‥‥‥!青春嶺,青春嶺頂自由行。


青春嶺

《青春嶺》創作於一九三六年,悅心的歌詞、歡娛的旋律,真是上好的青春頌歌。

《青春嶺》曾被收編入歌仔戲的遊賞調;遊賞調種類繁多,是男女主角遊山玩水對唱的歌曲;西湖調、遊園調等野台戲常聽到的傳統遊賞調,歌詞如:(男唱)「日麗風和景色妙,湖水倒影映小橋,郊外遊春行人少,靜謐無聲更逍遙」;(女唱)「青山綠水花滿徑,春風拂面笑盈盈,回頭一笑百媚生,引得蜂蝶懶飛行」。陳達儒的兩首作品-《青春嶺》和《滿山春色》因廣受歡迎,而被收編於歌仔戲調,是遊賞調的後起之秀!

「花鳥總知春爛漫」,談情說愛的情侣,如果不曉得利用春天同登青春嶺,真是枉費青春期;此曲在歌仔戲演出時,歌聲揚起,出現的畫面,便是公子陪著千金小姐遊山玩水,兩情相悅,一唱一和,在戲台上小漫步來回走動,令戲迷如癡如狂。

農村曲(1937)

陳達儒作詞、蘇桐作曲、劉至軒編曲

透早就出門,天色漸漸光,

受苦無人問,行到田中央,

行到田中央,為着顧三當,

顧三當,不驚田水冷酸酸。

炎天赤日頭,悽慘日中罩,

有時踏水車,有時着搔草,

希望好日後,苦工用透透,

用透透,曝日不知汗那流。

日頭若落山,功課才有煞,

不管風抑雨,不管寒抑熱,

一家的頭嘴,靠着稻仔大,

稻仔大,阮的過日就快活。


農村曲

《農村曲》發表於一九三七年,係陳達儒作詞、蘇桐作曲,日東唱片發行,由女歌星「青春美」首唱。

《農村曲》詞分三段:「透早就出門」、「炎天赤日頭」、「日頭若落山」,正是日出而作,日落而息的「草地人」作息,所以這首歌,正是「做田人」的日記。

由這首日據時代的《農村曲》,可以證印當代的一首俚謠:「第一戇,選舉兼運動;第二戇,種甘蔗予會社磅(秤)......。」蔗農辛辛苦苦的收成,需受「製糖會社」的種種壓榨和剝削,「受苦無人問」,心事啥人知?

「一粒米,百人汗」,《農村曲》會感動不少的人,是必然的,「稻仔快快大,快快大,阮的過日就快活。」農人所期許的,也正是我們所同情的。

以農「立台」的早年台灣人口結構,《農村曲》讓立命於寶島田園的人,永永久久聞到芬芳泥土氣息。

四季紅(1938)

李臨秋作詞、鄧雨賢作曲、陳中申編曲

春天花,吐清香,双人心頭齊震動,

有話想欲對你講,不知通抑不通,

叨一項,敢也有別項,

目脗笑,目睭降,你我戀花朱朱紅。

夏天風,正輕鬆,双人坐船塊遊江,

有話想欲對你講,不知通抑不通,

叨一項,敢也有別項,

目脗笑,目睭降,水底日頭朱朱紅。

秋天月,照紗窗,双人相好有所望,

有話想欲對你講,不知通抑不通,

叨一項,敢也有別項,

目脗笑,目睭降,嘴唇胭脂朱朱紅。

冬天風,真難當,双人相好不驚凍,

有話想欲對你講,不知通抑不通,

叨一項,敢也有別項,

目脗笑,目睭降,愛情熱度朱朱紅。


四季紅

日據時代的《四季紅》戰後一度被改《四季謠》,李臨秋以靈活手筆,刻劃四季中男女歡愉戀情所表達的「情」、「景」-「你我戀花」、「水底日頭」、「愛情熱度」的「朱朱紅」景致。鄧雨賢以輕旋律表達男女雙方的心聲,更使此歌被後來的合唱團所喜歡挑選的曲目。

台灣往昔流傳不少描述男女戀愛情懷「七字仔」情歌,李臨秋創作筆法,正脫胎於這些韻味無窮的民間歌謠。《四季紅》歌詞除了男女對唱的地方外,齊唱部分,仍是「七字仔調」:有人認為「夾在其間對唱部分,句法過於口語化,而且粗俗,這種打情罵俏,滑稽的逗唱,是敗筆,令人想入非非。」但是這種對情愛「不著一字」的雋雅風味描述,除了李臨秋之外,誰人能及呢?

許多言情小說的對白,掏盡了傾慕、愛懷所有字眼來描述,都比不上這幾句話的鞭辟入裡。

採茶歌

客家民謠、陳中申編曲

天頂哪哩落雨仔吓彈吓雷囉公伊啊,

溪仔底哪哩無水仔吓魚囉這個亂吓撞囉啊,

愛着哪哩阿娘仔吓不吓敢囉講伊啊,

找仔無哪哩媒人仔吓鬥囉這哩牽吓空囉啊。

大隻哪哩水牛仔吓細吓條囉索伊啊,

大仔漢哪哩阿娘仔吓細囉這個漢吓哥囉啊,

大漢哪哩阿娘仔吓不吓識囉寶伊啊,

細仔粒哪哩干樂仔吓較囉這哩賢吓翺囉啊。


採茶歌

客家歌調,有小調和山歌;台灣第二大族群的客家人,來自中原閩粵居多;來台開山闢土,以勞力篳路藍縷以啟山林,工作中,以歌遣懷,自是常事。所謂「上山不離刀,開口不離歌」,從古以來,唱歌就是客家人的生活一部份。

客家採茶歌,迴盪茶園,男女行歌互答;白雲飄動的綠圃之下,陣陣歌聲,是客家庄的獨特風情。

採茶歌,閩南人稱為「挽茶歌」,中原也有少數民族的「茶山情歌」,只是不同旋律而已。

音樂起源有「勞動說」,因解悶排累而以歌助興;有「愛情說」,因取悅異性,而以歌訴情;採茶歌可以說是愛情說和勞動說兩者兼具的音樂。

茶山情歌

傳統民謠、陳中申編曲

(男)這平看對彼平過,一陣查某彼呢濟,

斟酙加看較詳細,嘴塊唸歌手挽茶。

(女)看着有人塊加看,無人做伴驚孤單,

不知伊是為按怎,那會來到阮茶山。

(男)挽茶查某心清香,含情默默愛看人,

中央彼個較美款,啥人福氣做亻因 尫。

(女)阮無出聲加伊嘩,來這歇涼較昧熱,

也有燒茶止嘴乾,無嫌來聽阮唸歌。


茶山情歌

「汝愛山歌唱汝聽,莫嫌山歌莫嫌聽。」茶山情歌是台灣傳統歌謠中,重要的客家語系民歌,使山歌旋律也有以閩南語系的歌詞傳唱。

客家山歌因聚居地不同,有南部、北部二個系統,北部客家人,以茶葉為經濟作物,所以在山野丘陵所唱「採茶歌」多明亮、高亢,茶山(茶園)工作的採茶女,以歌敘懷,以歌訴情。

「手挽茶葉葉葉青,妹唱採茶汝愛聽。」茶山情歌以男女對唱為多,閩人歸之為「相褒歌」,男女以歌闘智,以曲調情。台灣傳統產業的茶,有歌有曲,誠為茶香歌韻,留下舌甘口蜜回憶!

恆春小調(1952)

恆春民謠、曾辛得作曲、王乙聿編曲

一年過了又一年,冬天過了又春天,

田底稻仔青見見,今年定着是豐年。

水牛赤牛滿山埔,看牛囝仔唱山歌,

青年男女犁田土,頂坵下坵相照顧。


恆春小調(耕農歌)

《耕農歌》一九五二年以國語歌詞發表於〈新選歌謠〉月刊,之後被選錄為國民小學音樂課本的必唱歌曲。

依曾辛得校長所言:「《耕農歌》為本人作詞及半創作編曲」。據〈新選歌謠〉主編呂泉生說詞,歌詞曾請楊雲萍修改過。

此曲咸認為係平埔調,盛傳於恆春半島民間,曾校長採記整編,讓這一首《恆春小調》成了傳世歌謠,功不可沒。

《台東調》以及流行歌曲的《生蚵仔嫂》、《三聲無奈》都和《耕農歌》系出同源,此曲一如《思想起》,成了炙熱恆春半島子民傳訴勞動心聲的旋律;也變為南台灣代表台灣民謠的心曲。

阮若打開心內的門窗(1958)

王昶雄作詞、呂泉生作曲、王乙聿編曲

阮若打開心內的門,就會看見五彩的春光,

雖然春天無久長,總會暫時消阮滿腹辛酸,

春光春光今何在?望你永遠在阮心內。

阮若打開心內的門,就會看見五彩的春光。

阮若打開心內的窗,就會看見心愛彼個人,

雖然人去樓也空,總會暫時乎阮心頭輕鬆,

所愛的人今何在?望你永遠在阮心內。

阮若打開心內的窗,就會看見心愛彼個人。

阮若打開心內的門,就會看見故鄉的田園,

雖然路頭千里遠,總會暫時乎阮思念想欲返,

故鄉故鄉今何在?望你永遠在阮心內。

阮若打開心內的門,就會看見故鄉的田園。

阮若打開心內的窗,就會看見青春的美夢,

雖然花無百日紅,總會暫時消阮滿腹怨嘆,

青春美夢今何在?望你永遠在阮心內。

阮若打開心內的窗,就會看見青春的美夢。


阮若打開心內的門窗

「心內的門窗」就是心扉,我們若打開心扉,就會揮別陰霾,告別苦悶,見了光,看到了願景。

一九五〇年代開始,台灣的農村人口開始有明顯往都市外移的現象;呂泉生很想為這些「到都市去另開天地,因此有的失去了愛,有的失去了情」的人,一些安慰和鼓勵,於是將此想法告訴朋友王昶雄,請他以此主題寫歌詞,由他譜曲。

王昶雄說:「......大抵懷念者也,不是懷鄉,便是懷人,一番思索之後,又加入個人思念故鄉、故舊、愛人等情緒,於是,打開門窗,便看見什麼的念頭,很自然的出現了。」

《阮若打開心內的門窗》首次發表於一九五八年,由呂泉生所指揮的「台灣省文化協會男聲合唱團」在台北市中山堂做首次公開演唱。

《阮若打開心內的門窗》被視為最典雅、最優美和最富於意義、富於詩意的好歌之一,深受年輕學子所深愛,也廣受各年齡層的人琅琅上口。

作曲:呂泉生 OP:常夏音樂經紀有限公司